首页 > 农村资讯 > 正文
⑴做强基地稳产量。以打造“天府粮仓”丘区示范为牵引,以“天府粮仓·百县千片”和“吨粮田”建设为抓手,开展“中稻+再生稻”千亩高产展示片、百亩超高产攻关片创建,实现集中连片整体推进、产业绿色高效发展。今年以来,全市蓄留再生稻100万亩以上,预计总产达15万吨以上。
⑵技术保障优质量。与省农科院、隆平种业等院校企合作,主推“甬优4949”“晶两优534”等优质水稻品种,开展“中稻+再生稻”创吨粮工程,发布再生稻种植技术规范地方标准,细化8类29项技术标准。今年以来,水稻品种“甬优4949”中稻亩产745.3公斤,水稻品种优质率达97.5%。
⑶提升粮效促增收。建立“企业+集体经济+农户”利益联结机制,推广“稻稻渔”综合种养和“稻稻油”水旱轮作模式,建成全国首个再生稻博物馆,打造“稻+”主题旅游环线,培塑“稻香村舍”等农文旅新场景。今年以来,预计带动农户人均产业增收1400元。
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--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--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
法制三农网 fasnw.org.cn 版权所有。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
联系电话:010-57744786 监督电话:1851694831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744786